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三級古蹟

三級古蹟

安平小砲台:

億載金城俗稱「安平大砲台」,「安平小砲台」則是相對於安平大砲台命名而來。鴉片戰爭時,為防禦英軍而建,砲壘大體完整,係目前保存的中國舊式砲台中最完整的代表作。現今的砲台外貌是民國八十三年由市政府添造修建,雖然昔日周圍的滄海已成馬路、房屋、魚塭,但觀今憶往,安平小砲台昔日的威風,仍在台南人心目中無法抹去。

臺灣府城大東門:

大東門城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始創,用木柵圍城,至清乾隆元年(1736年)始用花崗石砌成,並建樓於其上,東向為東安,西向則迎春門,城樓曾於民國四十九年因暴風侵襲傾圯,至民國十四年就原有城基,重建城樓,以恢復舊觀,建竣後,紅瓦白牆赤樑柱,古色古香、巍峨宏偉,頗為壯觀。

臺灣府城大南門:

南門城位於南門路上,中廣台南台的舊址,中廣遷離之後原本的林蔭則整建為公園,提供人民更多的休閒運動地點。城樓初建於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道光年間曾修建過一次,內額曰:「寧南門」城為半月城,民國五十二年又毀於暴風雨,直至民國六十六年依原狀仿建而恢復舊觀。大南門與大東門為目前台南殘存的兩座主城門,很具歷史價值。城門的右方還有個俗稱「大碑林」的「南門碑林」,共陳列有六十餘座清代碑碣,數量之多為全台之冠。

安平鄉土館:

又名「海山館」,於民國74年規劃"安平鄉土館",陳列具代表性的安平風物,鄉土館於是成為安平文化與生活面貌的縮影。 館內展示安平鄉土資料、安平藝術家與民間藝人作品,並陳設許多民間避邪物,如風獅爺、八卦牌、符咒令旗等。

二級古蹟

二級古蹟
開元寺:

位於北園街,為鄭成功夫人住所,原名「北園別館」,佛像莊嚴,古木參天,建於明永歷三十四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改建後改稱開元寺。開元寺為清代全台唯一官立佛寺,其規模亦屬全台之冠,名列二級古績,內有相當豐富的明清文物,是值得一看的景點。與法華寺並稱古都二大禪林,是台灣佛寺之冠。

台南地方法院:

創建於日據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古時是明鄭時的軍營「馬兵營」,也是連雅堂先生的故居。因為日據時期所建的地方法院在台灣光復後陸續遭到拆除的命運,而台南地方法院則是僅存的一棟,整棟建築以巴洛克為風格,優美華麗,其主要的特色在「不對稱」設計的圓頂、馬薩式屋頂、八角鼓環、各式不同的窗型和樑柱,精雕細琢,均屬藝術聖品,因而和總統府、省立博物館並列為台灣日據時期三大經典建築。  

      

一級古蹟

一級古蹟

五妃廟:

此廟是為紀念明末寧靖王五位妃子--袁氏、王氏、秀姑、梅姊、何姊──貞節殉國而建的,一六八三年,清軍攻台,鄭成功之孫克坤潰降,寧靖王與五妃先後自縊而死,當時人們就將五妃合葬一起,至一七四六年始建為廟,屬「墓廟合一」的格局。前廟後墓、參天古木、紅屋綠草,著實已成為一個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億載金城:

俗稱「安平大砲台」又名「二鯤鯓砲台」,同治十三年(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楨為鞏固安平海防委法國技師設計而奏建的,清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砲台建造完成後,由沈葆楨親題「億載金城」與「萬流砥柱」於門上,而有了今天的名字。現今仍可在城內看到幾具由後人所仿製的古砲,而城垣及塹甚為完整,古趣盎然,極具觀光價值。
安平古堡:西元1624年荷人所創建,分為內城及外城兩部份,名稱「熱蘭遮城」或「台灣城」,而「安平古堡」之名則是在光復後才正名的。鄭成功復台後置藩幕於此,故又稱王城,為昔時全台施政重心及對外貿易的總樞紐。現今留有的瞭望台及安平古堡古蹟紀念館分別由日據時代所建的,真的荷蘭遺跡,僅存北側平台下的兩處內城殘蹟及馬路邊原為外城城牆的磚牆以供憑弔。為一名聞中外,全省歷史最悠久的一級古蹟。

台南孔廟:

建於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為台灣第一座孔子廟。在清末之前一直都是台灣最高學府,亦為全台文教中心,廟內有碑記、禮樂器、清代諸帝御筆題匾俱屬珍貴史料。孔廟的格局包含有大成殿、文昌閣、明倫堂及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神位等,原還包括對面路上的「泮宮」石坊,那才是古時孔廟真正的入口,因為開闢南門路被隔開而漸被世人所遺忘。整個庭前古木參天,益增肅穆古雅之氣勢;庭邊的半月型水池,是與先前所提的「泮宮」相呼應的「泮池」,為台灣最具歷史之孔廟。

來源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1603201